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。孔子说,不愤不启,愤,是自己有学习欲望,思考欲望,想要求知。这个时候我们才启发他,也就是对于那种没有学习欲望,没有思考欲望,不想求知的人,我们基本是不搭理,或者放弃。
学生没有主动想学的欲望,老师再好也没用,你常想学习,也在勤于思考,你在努力的节骨限上,我们才启发,帮助你。不悱不发,悱,是马上就要得到答案了,但是还差一点火候,其实自已心里差不多要明白了,自己通过努力,快要得到自已想要的目标了。这个时候,老师就帮助其达到,说两句,点出了。一定要让学生主动, 学生不主动,即便是我们告诉答案了,他听着轻飘飘的也不在意,也没什么用处。所以只是抄袭答案是没有意义的,要自己去思考,去探索,弄懂原理,自己能推导出答案了,才叫做学习。
很多人说为什么我懂了这么多道理,还是过不好这一生。答案是,你只是个抄袭答案的,你并没有靠自己推导出来这个道理。所以其实你根本不懂,所以以后你们别再说你懂了很多道理,还是过不好这一生。本质是,你根本不懂,你只是个抄袭别人答案的。
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一个学生,我们说一个角落,他如果不能推导出来另外三个角落,我们就不讲给他听了,为什么?因为说明这个人比较杲板,如果持续教下去,学生会越来越糊涂,只教机制灵活的学生,给机制灵活的学生不断的“复",就是不断的举一反三。一个优秀的学生,必须是灵活的,触类旁通的,闻一知二的。高手是不可能手把手教出来的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,只要碰到了那种每个步骤都要问,每一步都必须教的学生,其实这种学生,你就不用跟他多讲了,讲的越多,他越糊涂,干脆就不给他举例了。
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,你想学好,首先你自己要努力,你自己不主动,企图让老师主动帮你思考,你是学不好的,你自己没有得到答案,老师即便是给你答案,也是没有什么用的,不能举一反三,自己去探索,老师也是教不会的。
总而言之,学习首先自己要主动。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 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